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是人类认定了植物,还是植物“绑架”了人类?

来源:植物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智人来说,我们拥有着一个共同的老家,那就是非洲。从那里走出的人类祖先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族群竟然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之一。为了生

对于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智人来说,我们拥有着一个共同的老家,那就是非洲。从那里走出的人类祖先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族群竟然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之一。为了生存,祖先们先选择直立行走、学会了用火,又研究了植物种子加工技术,让小麦和大米成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

接下来,随着植物性食物的丰富和稳定供给,人类祖先有了定居的基础。于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模式开始出现了雏形——人类真正开始了定居生活。那么,究竟是人类选择留下来播种特定的作物,还是农作物迫使人类留下来工作?在史军看来,人类的形态、食物、文字、贸易、社会组织结构其实都来自相关的植物,人类改变植物为我所用,而人类也被植物改变着,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显而易见。

以下内容选自《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较原文略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史军著,现代出版社2021年4月版。

原文作者丨史军

摘编丨安也

人为什么有老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有老家的基础就是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地定居生活。这对今天的人来说,定居是个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从非洲一路走来,追逐猎物穿过欧亚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人类祖先而言,突然选择一个地方盖起窝棚,不再迁徙,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们的人类究竟是为何定居下来不再迁徙,定居一定是件美好的事情吗?这还得从植物身上去寻找答案。

那些最早进入农耕阶段的人群,

大多营养不良

在之前的人类学家看来,人类定居是为了获得更充足,更丰富的食物——通过耕种作物和饲养牲畜可以获得稳定的食物供给。简单来说,就是农民比猎人吃得要好。但是在最近几十年的研究中,新发现的诸多证据彻底推翻了上述理论,早期农民的营养水平显著低于同时代的猎人和采集者。

通过对现有的仍然处于采集和狩猎阶段的人群营养来源分析,科学家发现,渔猎采集方式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能量,并且在营养搭配上也显著优于原始农耕群体。早期农民只能依赖有限的食物生存下来,多数人就只能吃到小麦、水稻、玉米和马铃薯这类单一作物。吃肉对于这些早期农夫而言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并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喂养动物。

反观狩猎采集的人群有着更为丰富的,来自植物的嫩叶和浆果、来自动物的肉和蛋,再加上各种蘑菇(可食用真菌)都会出现在他们的菜单之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维生素供给充足。

很多考古证据都为上述研究提供了佐证,那些最早进入农耕阶段的人群,大多营养不良,同时牙齿的磨损程度也非常高,这都是作物单一化惹的祸。

更麻烦的是,农夫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因为耕种缩短,反而大大加长了。在《人类简史》中,作者列举了不同生活状态下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发达国家的平均工作时长为每周40~45小时,发展中国家工作时长为每周60~80小时,而在卡拉哈迪沙漠中从事狩猎采集活动的人,每周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尽管沙漠中自然资源已经是相当贫瘠了。但是狩猎采集人群所享受的休息时间显然要比那些选择农耕的人员悠闲得多。

换句话说,最早的农耕人群其实是主动选择了一种近乎自虐的生活方式。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愿意选择定居生活呢?

答案仍然是效率。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选择农耕生活会提高生存下去的概率。而促使人类停下脚步的仍然是植物。

在上述对比中,研究者其实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食物提供的时间特点。是不是出门就能采集到美味浆果?是不是上山就能捕获野兽?这对人类生存其实是一个巨大考验,如果存在获取食物的空窗期,那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到今天,地球上仍然有一些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族群,不过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热带区域,或者毗邻海洋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生活在温带区域的人群,他们所需要的山林面积非常大。其实道理很简单,要想稳定地过狩猎采集的生活,就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或者说需要人均占有一定面积的森林、草原或者海洋,并且这些区域一年四季都能提供稳定的热量来源。

在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热带区域,只要记住不同区域果实成熟的时间,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特点,并有效地利用每一种自然资源,就能在其中安居乐业。如果我们去观察西双版纳的傣族饮食就会发现,很多微毒的植物(比如紫葳科的海船)也会纳入食谱当中,这就是全年物产丰富的热带雨林在局部和短时间内会表现出资源稀缺的特性。

文章来源:《植物研究》 网址: http://www.zwyjzz.cn/zonghexinwen/2021/0707/1590.html



上一篇:大反转:植物吃掉动物!能吃虫的菜,快到我碗
下一篇:半夜两、三点睡不着?1植物种子泡水喝,入睡快

植物研究投稿 | 植物研究编辑部| 植物研究版面费 | 植物研究论文发表 | 植物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