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获进展

来源:植物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土壤有机碳来源于地表植被的光合作用。“生物量碳输入量决定土壤有机碳积累”这一观点几乎是全球碳平衡模型的一个基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生物量碳的积累与土壤有机

土壤有机碳来源于地表植被的光合作用。“生物量碳输入量决定土壤有机碳积累”这一观点几乎是全球碳平衡模型的一个基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生物量碳的积累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并不总是同步或等效,较高的生物量或凋落物产量并不一定意味着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以往关于碳输入的研究可能缺失某些制约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关键环节。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周国逸和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张德强的指导下,选取南亚热带森林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两个植物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先锋群落)和季风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通过15年(2000年至2015年)的持续监测,调查δ13C值和有机碳储量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年际变化,借助同位素混合模型,量化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输入和存储过程的影响,旨在从生态系统的尺度阐明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机制。研究发现:与演替早期的马尾松林相比,处于演替后期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凋落物碳氮比显著降低。尽管两个林型间年均凋落物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凋落物分解产物向土壤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马尾松林,二者分别为38.%和28.%,导致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的新碳净输入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表层(0–20 cm),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有机碳沿剖面的分布更均匀,有利于保存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演替后期的成熟林其土壤碳库拥有更丰富的有机碳源,且土壤有机碳的存储环境更稳定。

该研究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产物去向,而非凋落物产量,决定土壤有机碳的赋存状态;高质量的凋落物其分解产物向土壤转移的比例更高。研究人员认为,凋落物质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过程的主要因子。随着森林演替的进行,凋落物质量越来越高,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为土壤提供更丰富的有机碳源和土壤有机碳的存储提供更适宜的环境,使成熟森林土壤仍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杂志》)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等的支持。

不同林型间土壤有机碳δ13C沿时间序列的变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科院之声

文章来源:《植物研究》 网址: http://www.zwyjzz.cn/zonghexinwen/2020/1112/667.html



上一篇:植物医生深耕高山植物提升品牌优势,日本店销
下一篇:「随笔」秋游黑龙江省植物园

植物研究投稿 | 植物研究编辑部| 植物研究版面费 | 植物研究论文发表 | 植物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